人不能只靠陽光空氣水來過活 (至少我不行)
不管是維持基本生理機能或是活動、運動都需要能/熱量
每個人每天透過攝食來攝取熱量,活動來消耗熱量
當消耗熱量 > 攝取熱量
這之間的差異就是所謂的【熱量赤字 Calorie Deficit】
減肥常說的消耗>攝取,就是運用熱量赤字的概念
在營養學、醫學、健身、運動常聽到的
"TDEE" 、"BMR(基礎代謝率)" 又是甚麼呢?
不論是為了健康、減肥、增重,都需要搞懂
才能吃的正確、動的正確
就讓我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吧~
佔比 |
能量消耗 | 定義 |
60-70% |
基礎代謝能量消耗 (BEE Basal Energy Expenditure) |
人體處於"植物人"狀態時, 維持基本生理機能所需消耗能量 |
靜止狀態熱量消耗 (REE,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) |
人體處於"休息或睡眠等靜止狀態", 維持基本生理機能所需消耗能量 |
|
10-20% |
體力活動能量消耗 (TEE,thermic effect of exercise) |
身體活動所需要的熱量, 如走路、跑步、工作等 |
10% |
食物熱效應 (TEF,thermic effect of food ) |
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需消耗能量 |
Total |
每日總能量消耗 TDEE (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) |
*有人用BEE,也有人用REE,在此把兩種定義都附上
*小小名詞解釋*
基礎代謝率 (BMR,Basal Metabolic Rate) = 每小時消耗的能量(kcal / hr)
基礎代謝能量消耗 (BEE,Basal Energy Expenditure) =BMR24小時的總消耗能量(kcal)
以上我們了解了TDEE到底是甚麼意思
再來要教教大家怎麼計算TDEE
每日總消耗熱量(TDEE) =
基礎代謝量(BEE) x 日常活動指數(Activity Multiplier)
以下將基礎代謝率、日常活動指數分開說明
【基礎代謝量】
最最最常見的是 1919年(1984有修正過)Harris JA及Benedict FG所提出的
Harris-Benedict Formula:
男性 BEE(Kcal)=66.5+(13.7×W)+(5×H)-(6.8×A)
女性 BEE(Kcal)=65.5+(9.6×W) +(1.8×H)-(4.7×A)
嬰兒 BEE(Kcal)= 22+(31×W) +(1.7×H)
*W=體重,H=身高,A=年齡*
【日常活動指數】
若單純只計算BMR,體重、身高、年齡都相同的人,每天消耗的能量應該會相同
但這聽起來一點都不合理,試想看看A睡了一整天,而B早上去跑步、白天上班、晚上去健身房
AB兩人消耗的能量有可能相同嘛? 當然不可能阿~
每個人的耗能量應隨著 活動量 而不同
日常活動指數有非常非常多種分類法
參考FAO(聯合國糧農組織)所提出的【活動水平】
PAL(Physical Activity Level)
大致分為三種
活動種類 | PAL |
久坐,少動 ( Sedentary or light activity lifestyle) |
1.40-1.69 |
運動一小時 ( Active or moderately active lifestyle) |
1.70-1.99 |
運動兩小時或勞動工作 ( Vigorous or vigorously active lifestyle ) |
2.00-2.40 |
以上公式真的超~~級多,超~~級麻煩
在此提供強大網友分享的估算表格:https://goo.gl/imYXjk
只要輸入年齡身高體重就可以得到不同活動量的基礎代謝、TDEE喔
如何運用TDEE、BMR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呢?
請看這兒 【運用tdee進行飲食控制,設計增肌減脂菜單】